一旦台海問題不再只是美、中、台三方的問題,那情況只會變的更加地複雜。
圖片來源:SFMOMA 這幅《the girl with the knife in her hand》是奈良美智誕生的瞬間 最近到訪關渡美術館,親眼看到了奈良美智的作品。是「原創」的核心,也讓讀者與畫迷粉絲跨越了阻礙,與創作者擁有了共鳴。
所謂的愛好者,我想不單單是被作品本身吸引,還有理解作者的思考方式、價值觀、成長背景。奈良美智曾說過,他厭惡目前學歷主義以及經濟主義至上的想法。這裡多半寧靜無波,無邊無際也深層不見底,偶爾因風吹拂有小小的浪花,你只是看著、看著,就可以得到慰藉或著慢慢往好的方向去。我相信一定不是只有我是這樣閱讀著村上春樹。」奈良說:「這是正確把錢花光光的方式。
」我在現場的作品中,理解了奈良美智對自己作品詮釋的這句話與其中的意義,也認為這是他與村上春樹的共通性。不管是奈良美智還是村上春樹,這些看似有個性或是怪癖的堅持,都是創作者的「人性」。如果有一天,原民文化演變為不再實際獵捕動物,對所有疼惜動物的人而言,這都會是令人鼓舞的轉變。
但當這樣的轉變是由無肉不歡的主流族群透過國家機器強硬加諸原住民族,它終究只是貌似文明的殖民壓迫。整個畜牧產業鏈排放的溫室氣體佔掉了全人類總碳排的18%(但亦有科學家指出正確的數字應該是51%),加速珍貴物種的消失。畜牧業用掉地球將近三分之一的水資源及38%未被冰層覆蓋的土地。原民團體上午到司法院前聲援,「升起狼煙」向祖靈等傳遞「狩獵文化無罪、法律規定違憲」訊息。
中央社記者裴禛攝 110年3月9日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真正野蠻、殘忍、破壞生態的都不是遵循傳統的原住民,而是舒適地沈浸在工業化動物商品生產體系的主流族群,因此原民狩獵的爭議所暴露的深層問題,根本不是野生動物保育也不是動物福利或動物權,而是嚴重失衡的族群權力關係。無論是從水資源枯竭、土地過度開發、土壤污染、去森林化、沙漠化、棲地消失、海洋暖化酸化、還是物種滅絕的角度看,工業化生產的動物食品都是主要元兇。
相關資訊在台灣漸成常識。文明世界超市貨架上光鮮亮麗包裝精美的動物商品屏蔽了動物從生到死所受的殘忍待遇。為了種植飼料作物,原是野生動物棲地的原始雨林持續被大量焚燒、砍伐。然而這不正凸顯了保留、尊重與復育尚存的、還未被主流族群污染的原民傳統文化與智慧的珍貴?企圖以主流族群發明的野保法強勢取代原住民族社會本有的約束力量防範濫殺,換來的將只是更失衡的族群權力關係,不僅更進一步啃噬原民文化傳統,也會更形弱化原住民族對主流族群文化霸權入侵的抵禦能力。
對照原住民在開放的山林靠自己本事打獵而後自己動手肢解,文明人則將血腥的屠宰工作留給社會最底層的弱勢勞工,並且銘記保羅麥卡尼「如果屠宰場的牆壁是透明的,所有人都會選擇吃素」的名言,而將屠宰場藏在人煙稀少的城市角落。文:盧倩儀(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常務理事) 原住民因為狩獵傳統而被冠上了生態浩劫兇手的罪名。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一個「緊急請求政府以國人健康及扭轉氣候變遷環境為重~修正符合時代永續環境正義需求的飲食指南」的提案短期內引來五千多人連署,衛福部也承諾研擬相關政策。工業化生產的動物卻從出生之日就被監禁甚至虐待,悲慘度日直到被號稱「人道」地屠宰。
當文明人對原民狩獵流露出嫌惡與唾棄,他是用什麼樣的眼光看自己?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原住民王光祿打獵釋憲案,大法官9日開言詞辯論庭。於是一個族群對另個族群隱而不宣的支配宰制變得平淡無奇,理所當然。
受到殖民壓迫的原住民始終未獲得應有的賠償、尊重與保護,甚且在國家處理轉型正義的過程中硬生生被切割出去,造成社會主流強勢族群直覺地、不需經過思索地、有社會集體默許地、無需先反躬自省地就能順理成章入人於罪。原住民狩獵的對象能在符合自己天性的棲息地過日子,直到遇上獵人那一天。
巨量經濟動物所必然產生的巨量的排泄物污染著土壤、溪流、河川、海洋,造成海洋死區(dead zone)。我們甚至能大言不慚地宣稱我們宰來吃的豬是「快樂豬」。原民狩獵當然有它複雜的一面,例如原住民當中多的是早已接受且內化了殖民者邏輯,成為資本主義遊戲佼佼者的族人於是在慣性的壓迫位階下,大口吃牛排的主流族群能毫不猶豫指著承襲狩獵傳統的弱勢族群喊野蠻、該去坐牢。人類在搶走她的乳汁同時,還一舉兩得幫忙將無奶可吃的小公牛吃下肚,名曰小牛肉。那些所謂「快樂」的豬或牛從受精、懷孕、分娩、哺乳、成長到宰殺,無一不是依人類消費體系成本考量而隨人類擺佈。
從地球殘破的生態現況來看,原民文化傳統根深蒂固的永續智慧才是能夠拯救地球生態的關鍵。就像所有的文化,原住民文化也是活的。
文明世界超市貨架上光鮮亮麗包裝精美的動物商品屏蔽了動物從生到死所受的殘忍待遇。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一個「緊急請求政府以國人健康及扭轉氣候變遷環境為重~修正符合時代永續環境正義需求的飲食指南」的提案短期內引來五千多人連署,衛福部也承諾研擬相關政策。
當文明人對原民狩獵流露出嫌惡與唾棄,他是用什麼樣的眼光看自己?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原住民王光祿打獵釋憲案,大法官9日開言詞辯論庭。原民狩獵當然有它複雜的一面,例如原住民當中多的是早已接受且內化了殖民者邏輯,成為資本主義遊戲佼佼者的族人。
但當這樣的轉變是由無肉不歡的主流族群透過國家機器強硬加諸原住民族,它終究只是貌似文明的殖民壓迫。工業化生產的動物卻從出生之日就被監禁甚至虐待,悲慘度日直到被號稱「人道」地屠宰。受到殖民壓迫的原住民始終未獲得應有的賠償、尊重與保護,甚且在國家處理轉型正義的過程中硬生生被切割出去,造成社會主流強勢族群直覺地、不需經過思索地、有社會集體默許地、無需先反躬自省地就能順理成章入人於罪。即便文明人本身的行為與文化也是被殖民的後果,但他卻懂得接受並且內化這個殖民邏輯,仿效並複製著壓迫。
畜牧業用掉地球將近三分之一的水資源及38%未被冰層覆蓋的土地。對照原住民在開放的山林靠自己本事打獵而後自己動手肢解,文明人則將血腥的屠宰工作留給社會最底層的弱勢勞工,並且銘記保羅麥卡尼「如果屠宰場的牆壁是透明的,所有人都會選擇吃素」的名言,而將屠宰場藏在人煙稀少的城市角落。
相關資訊在台灣漸成常識。如果有一天,原民文化演變為不再實際獵捕動物,對所有疼惜動物的人而言,這都會是令人鼓舞的轉變。
原民團體上午到司法院前聲援,「升起狼煙」向祖靈等傳遞「狩獵文化無罪、法律規定違憲」訊息。為了種植飼料作物,原是野生動物棲地的原始雨林持續被大量焚燒、砍伐。
文:盧倩儀(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常務理事) 原住民因為狩獵傳統而被冠上了生態浩劫兇手的罪名。雞隻無麻藥去喙、一生活在擁擠不堪的牢籠、公雛雞因不會下蛋而直接被活活輾死、豬隻無麻藥去勢、豬媽媽被鐵架固定得動彈不得⋯⋯這些工業化動物生產的標準作業流程日復一日在文明世界各個角落上演。巨量經濟動物所必然產生的巨量的排泄物污染著土壤、溪流、河川、海洋,造成海洋死區(dead zone)。他們與我們腦海中那種嚴格遵守原民傳統的想像已有相當距離。
如果我們談的是乳牛媽媽,連「哺乳」這步驟也免了,因為她的乳汁是要留給人類而不是她的孩子吃的。無論是從水資源枯竭、土地過度開發、土壤污染、去森林化、沙漠化、棲地消失、海洋暖化酸化、還是物種滅絕的角度看,工業化生產的動物食品都是主要元兇。
原住民狩獵的對象能在符合自己天性的棲息地過日子,直到遇上獵人那一天。於是一個族群對另個族群隱而不宣的支配宰制變得平淡無奇,理所當然。
中央社記者裴禛攝 110年3月9日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真正野蠻、殘忍、破壞生態的都不是遵循傳統的原住民,而是舒適地沈浸在工業化動物商品生產體系的主流族群,因此原民狩獵的爭議所暴露的深層問題,根本不是野生動物保育也不是動物福利或動物權,而是嚴重失衡的族群權力關係。整個畜牧產業鏈排放的溫室氣體佔掉了全人類總碳排的18%(但亦有科學家指出正確的數字應該是51%),加速珍貴物種的消失。